销售热线:0632-5113088
外贸电话:0632-5113066
公司传真:0632-5113155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水处理剂产业园(十里泉东路1号)
E-mail:th@thwater.com
http://www.1227shajunji.com
真核藻病毒的分类真核藻病毒的发现可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前苏联的一些文献报道过绿藻门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细胞中,存在一种有溶藻活性的粒子。70 年代初,Lee[5]
描述过红藻门的细连珠藻 (Sirodotia tenuissima) 体细胞中有一种大小为50~60 nm 的活性多角体粒子。与此同时,Pickett-Heaps[6]报道了鞘藻属 (Oedogonium sp.) 藻的幼体中有直径为 240 nm
的多角体粒子,Toth 和 Wilce[7]发现褐藻门的绒绳藻 (Chorda tomentosa) 孢子中含有直径为 170 nm 左右的多角体粒子。以后陆续在许多真核藻类的细胞中发现了病毒或病毒类粒子,迄今为止,在
14 个已知的真核藻纲中,只有裸藻纲(Euglenophyceae)、矽藻纲 (Bacillariophyceae)、针胞藻纲 (Raphidophyceae) 以及Tribophyceae等4个纲没有发现病毒或病毒类粒子,常见真核藻类病毒和病毒
类粒子见表 1。
真核藻病毒的感染特点真核藻病毒的感染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水平上:一是在
细胞水平上。一般宿主细胞受到感染后处于“濒死”状态,并很快溶解。细胞
器和细胞结构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损伤和破坏,如:叶绿体片层结构破坏、核膜
消失、细胞器破裂、细胞壁不能形成、细胞形状改变、核仁消失。二是在组织
水平上。一般情况下,病毒或病毒类粒子只破坏宿主的生殖细胞而不侵染宿主
的营养细胞。电镜下可以观察到受感染细胞的外形已不同于正常细胞,当病毒
或病毒类粒子的核酸并入宿主 DNA 后,细胞遭到更严重的破坏。
- 上一篇:藻类病毒的种类之蓝藻病毒
- 下一篇:防霉与工业杀菌剂